1.1概括问题

一.提问方式

(一)概括问题

对新时代的“新工人”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

(二)概括主要问题

根据给定资料,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

(三)变形-有条理

对新时代的“新工人”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。((1)全面、准确;(2)条理清楚;(3)不超过300字。)


二.解题思路

题型 问题的表现 影响 原因 对策 条理清楚
概括问题 表现 影响 原因 四个方面
概括主要问题 核心问题及表现 影响 原因 四个方面

多角度:制度,监管,观念,技术,财政

多主体:政府,社会,个人

多领域:政治,经济,文化,生态,社会

内外因:内因,外因

如何区分问题表现和原因

  1. 相关方面的有效做法是对策,相关方面的错误做法有利于找原因,相关方面的不良状况有利于找具体表现;

  2. 将该信息与五大维度进行对照(制度,监管,观念,技术,财政),若属于五大维度往往归于原因,不属于往往归于表现;

  3. 与核心问题进行对照,整合出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


三.真题

(一)【主要问题】【2012 年江苏省考申论真题】

1.清冷的秋雨中,S 省 L 县某村被笼罩在一种深深的寂静之中,散建于山间、坡上的一些农家窑洞,有的已经 破落坍塌。洞前的院落有的已被种满了作物,作物的生机和村庄的寂静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村里的刘书记说,现在长住村里的有 60 多人,其中 20 多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人。“年轻人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来, 也只有那时候村里才热闹点,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,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见。”

由于年轻人大都出去了,村里的公益事业很难开展,比如想搞道路硬化、亮化工程,基本找不到劳力。刘书记 说:“我们也想给村里干点儿实事,但老年人思想转变不过来,还有人说自己是快要死的人了,折腾那些事干什么。 发动不起来,出工不愿意,出钱更不行。”

Y 村是 S 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。记者看到,村户间的道路都已硬化,道旁绿树成荫,广场上,篮球架、大戏台 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;学校、卫生室、便民店等公共设施齐全。然而,即便已是上午 10 点左右,除了几个上学的 孩子、出门溜达的老人以及在便民店前下象棋的几位村民,偌大的村子里再也看不见其他人。一个村干部说,平常

留守在家的主要是小孩和 60 岁以上的老人。“新农村建设起步了,可村里人太少了,”72 岁的村民高老太对记者说, 孩子们出去是为了挣更多的钱、过上更好的生活,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、有更好的前途,作为老人 也支持。这些年农村发展得挺好,老人们在家生活也很方便,只是想到将来还是有些担心。“现在还能相互照顾, 年龄再大点就不行了。孩子在外挣钱,不可能回来照顾我们,村里乡里又没有养老院,到时候怎么办呢?”

“村里人外出打工,确实比在家里赚得多,但也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融洽了,”村民老张说,以前每 到农忙时节,四邻八舍都会互相帮忙。主家称肉打酒,忙完了农活,大伙聚在一起吃顿饭、喝几杯酒,气氛很融洽、 很快乐。“现在不同了,邻里间互相帮忙的少了,耕田、打药、插秧都得请人、雇工,一个工 50 多块钱。”

记者在好几个省的农村采访时,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——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,传统乡村的“熟人 社会”正在“陌生化”。

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,在来自城市的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的浸染下,传统乡村那种邻里守望、互帮互助的纯 朴乡风正逐渐消逝,农民的思想观念、生活习俗正在向城市急剧靠拢。

“如今的人情关系、社会关系、代际关系等等都有点变味儿了,”某镇政协联工委主任说,现在要组织村民开 个会很难,大家都忙着办自己的事,人都凑不拢,有时乡里组织村民们开个会,没有“误餐费”,好多人都不愿意 来。

2.中秋小长假的第二天下午,江苏某县 54 岁的村支书老胡有那么点“小郁闷”:村里修公路,工程队的人 不小心将沿线村民家种的一小片黄豆毁坏了,双方闹起来,老胡到现场做了半天工作,嘴都说干了,到傍晚才勉强 调解好纠纷。

“这种小矛盾在以往,村干部一句话就搞定了,现在居然要费那么大劲。”老胡的情绪一时难以平复,边说边 摇头,“你说这修公路也是为了村民出行方便,村里为了争取镇上支持不知费了多少心思,可到头来还得求着村民!”

老胡这个村是一个有 5000 多人的农业村,这几年道路建设跟不上需求,村民提出要修条路。村里没钱,让村 民集资很多人又不肯;村两委打了很长时间报告,好不容易才得到镇里的扶持。可自从今年 7 月道路开工,老胡和 其他 5 名村干部就没少“求人”——修路涉及农户拆迁,一些农户提出就是给补偿也不愿意拆,因为房子拆了不方 便。结果,到现在工程一直是断断续续的。

山东某县 Q 村高支书谈起村里的情况,多少有点无奈:“现在农村不好管了,各家过各家的日子。村里 5 个干 部,整天忙着治安维护和矛盾调解,再就是村民看病、孩子上学等事情,事情办不好村民会有意见,所以只能尽量 争取让大家满意。”住在村东头的村民谢大嫂说,她平常极少去村部,“就算有非常重要的事,也是路过村支书家时, 顺道过去说一声就行了,平时都不打什么交道。”

取消农业税,无疑是中国农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新,它不仅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,而且使农村社会生 态发生悄然变化。但伴随着“催粮要款”时代的远去,村干部的权威也面临挑战。在南京市江宁区某村,村委会王 主任向记者讲述了他当村干部 16 年的感受。

“现在与过去不同了,集中村民办个事真不容易,有时候还真得求着他们。大到修桥修路,小到垃圾清理,都 要给点报酬。”王主任说,去年 9 月开工的长江引水工程,要求全村每 6 户一个水表,放置水表的池子要安置在其 中一户人家的房子边,结果有两三户不同意安置,村干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还找来与这几户人家关系好的人做工 作,最后才办成。

3.沈某是 A 市 A 村农民,过去全家依靠 2 亩多耕地维持生计。5 年前,当地政府引进一家企业,以每亩 1 万元的价格征走了他家 1 亩多土地。前年,随着工业园区的扩展,又一家企业进驻村庄,他家剩余的耕地也以每亩 1.28 万元的价格被全部征走。如今,全家 8 口人虽然都是农村户口,居住在村庄里,却已身无寸地。

“两三万元的征地款,只够一家人一两年的生活。政府虽然帮助买了保险,但标准很低,男的年满 60 岁、女 的年满 55 岁才能领取 100 元的养老金。现在物价越来越高,这么低的养老金以后日子怎么过啊!”沈某说这番话时, 脸上挂着几分忧郁,失去土地以后,沈某的孩子们外出打工,他夫妻二人只能赋闲在家,守着村中的房屋。“我们 说是农民,没地;说是工人,没岗。现在是农不农,工不工。”

中部地区某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当地一家矿山企业每年缴纳的税收多达 2 亿元,一度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 四成,企业还为当地解决了数十人就业,不少村民也因矿而富。说起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,地方政府领导如数 家珍。不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,运矿的卡车从村里经过时尘土飞扬,沿街两边房屋都积满了黄土,村里的道路 也被压得崎岖不平。

由于这一矿山的尾砂坝存在安全隐患,从去年年初开始,当地政府决定对坝下的 200 多名村民予以移民搬迁, 尽管事前地方政府做了细致的工作,但村民对搬迁安置存在不同看法,怨言纷纷。

一些村民说,企业开采矿山赚了个盆满钵满,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,有的人靠着矿山也发了财,可我们这些 村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,相反,我们的稻田、生活用水被污染了,路被压坏了,最后还闹得要背井离乡,这事搁 谁身上心里都不好受啊!

4.近年来,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,部分地区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,但是,记 者到基层走访时发现,垃圾围路围河,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,农村垃圾治理难题亟待破 解。

在农村走访的几天里,记者眼前的乡村美景屡屡被破坏——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在田头、路旁、沟渠、河流等地。

在 H 县 Z 村,露天垃圾集中填埋场已有 10 多米高,场地未见任何防护措施,附近到处是飘落的废塑料袋,旁 边就是稻田和藕田。填埋场附近的几户朱姓居民告诉记者,夏天时这里恶臭熏天、蚊蝇成灾,即使在冬天也能闻到 臭味。

在素有“国珍珠之乡”的 H 县,记者发现珍珠养殖对农村环境的破坏,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。H 县 W 村村民 告诉记者,珍珠养殖户受利益驱动,实行高密度养殖,过量投放鸡粪等有机肥,造成水体污染;珍珠养殖水体排出 的废水发黑发臭,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港,导致他们无水可饮。

在 W 村,记者看到多处堆积如山的珍珠蚌肉、贝壳废弃地,过往行人掩鼻通过,恶臭难闻。据了解,H 县所属 的 C 市每年约有 6 万吨蚌肉、近 10 万吨贝壳被废弃,成为重要的污染源。

在 B 村的蛋鸡养殖小区,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和鸡粪缺乏销售渠道,小区内污水横流、气臭难闻。在临乡的生猪 养殖小区,部分粪便虽有沼气池处理,但多数粪渣进入了旁边的稻田和水库,日积月累,成了大型的露天化粪池, 污染水库。

在 P 村和 T 村,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,来到一条 3 米多宽的血色“煤水沟”前。T 村村民告诉记者,附近煤矿 的洗煤水形成的这条“煤水沟”,已经排污十几年,直通入当地的“生命水源”——沅江。村民诉苦说,“煤水沟” 的污染已使他们失去了灌溉水源,村里的 1400 多亩田,现在基本都只种植一季稻,还得靠天降水。

环保部于 2011 年 5 月底公布的 2010 年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表明,对周边的环境状况,只有不到 6 成的农村 受访者评价为“满意”或“比较满意”。

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一项调查也显示,对农业生产、生活中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带来 的各种点源污染,分别有三分之一和近 3 成受访农民表示不满意。

5.一些地方在村“两委”换届时,存在贿选、宗族势力操纵选举等情况,外加一些地区在任用干部时缺乏必要 的考察、考核,使一些知识水平差、政治素质低的人当选,为村干部腐败埋下隐患。腐败村干部大都文化水平不高, 但并不妨碍他们敛财有术,一旦案发,则往往能找出自己的“无知”之处。有村干部在忏悔书中写道:“没想到我 这个‘农民官’也能职务犯罪。”

受访基层检察官和纪检干部反映,一些地区农村账目混乱、财务管理不规范,会计手续履行不全,票据跨年度 入账,资金体外循环,“白条子”“假票据”入账情况严重,村干部公款私存、公私不分,村里收入不入账。如山东 发生的一起铁路补偿款案件中,几乎所有的涉案村干部都是“左口袋公款,右口袋发票”。

近年来,随着农村土地在市场化与城镇化进程中价值大增,“村官”手中的“隐性权力”越来越大,而“村官” 受到的制约却非常薄弱。记者调查发现,土地征用、土地开发、城中村建设和涉农资金、资源管理等领域成为涉农 职务犯罪的重灾区。

2009 年 11 月,D 市人民检察院收到 N 村群众举报,反映村干部与 D 市某公司原总经理张某等人勾结,以每亩 7000 元左右的价格“征地”,又以每亩 6 万多元转手卖给市国土局,从中侵吞巨额征地款,众多村干部从中受贿。 调查发现,2008 年至 2009 年间,张某向 N 村村干部行贿 457 万元,低价囤积千余亩村集体土地。在这起土地腐败 窝案中,25 名 D 市干部、13 名村干部参与“分肥”。

这起由“村官”贪污受贿引发的腐败窝案绝非是“村官”腐败的个案。据统计,2008 年至 2010 年某省人民检 察院累计查处涉农贪污贿赂案 256 件,406 人落网。

请你概括“给定资料 1—5”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(15 分)

要求:全面、准确、简明。不超过 200 字。

核心问题:城乡“经济发展一体化”农村建设不到位。(3 分)

1.社会领域:劳动力缺乏,农村只剩下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,思想保守,养老问题突出。(2 分)

2.文化领域:人际关系陌生化。(2 分)

3.政治领域:(1)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;(2 分)(2)贿选,村官贪污腐败,涉农职务犯罪严重。(2 分)

4.经济领域:地方经济发展,而农民的利益受损,没有保障,就业问题难解决。(2 分)

5.生态领域: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电源、水污染严重。(2 分)


(二)【问题+有条理】【2013年4.13联考申论真题】

材料1:

2009年,一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美国《时代》周刊的年度人物。中国工人灿烂的笑容,坚毅的目光,质朴的外表,倔强的神态,为“中国制造”贴上了光亮的标签,给处于经济低迷期的世界带来了希望。

建国之初,“咱们工人有力量”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同的成长,点亮了一个时代。无论是石油开采,还是钢铁制造,各个行业都闪耀着工人的光彩,“工人老大哥”成为令人艳羡的称呼。工人成了国家和工厂的主人,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人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。大庆的“铁人”王进喜“宁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忘我拼搏精神,老英雄孟泰“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”的创业精神,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,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随着时代的更替,社会条件发生了转变,生产方式进行了变更。改革开放早期,中国独有的劳动用工方式“农民工”出现了,他们是一批将外出务工作为副业的农村人口,农民工外出务工,一方面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,带来的财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城乡差距的作用;另一方面他们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支持着城市的工业化发展。但这种情况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发生了变化,“80后”“90后”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,他们成了新时代的“新工人”。

材料2:

“她们太没有责任心了,上班的时候还玩手机,聊天,哪像我们呀。”陈青头一扭,提高声调对着李婉芸说,李婉芸笑了笑,不做声。
这是一条小小的商业街,有可供歇脚的长凳,时近黄昏,“70后”陈青和“90后”李婉芸在此聊着天。街外,由于植被稀少,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,灰色的天,灰色的厂房,身着蓝色和浅灰色工装的女工们来来往往,货车和摩托车四处穿梭。这个工业区的高峰时期,曾工作和居住着8万人,但随着企业部分产能的向外转移,现在只有3万人左右了。人群的聚散,青春的过往,10年前就来到这里的陈青是目睹者,就连她自己,也是几进几出,换厂、结婚、生孩子,在生活中,她以家乡为据点,在工作中,她以这里为据点,两边穿梭,沉默又坚韧。

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婉芸是新一批的落脚者,她说她也认同陈青对她们年轻人的看法,但时代不同了,现在的选择多多啊,年轻人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,绝大部分人的志向并不在那些单调枯燥的生产线上,不愿干了就走呗。像她这样的年轻人,如今已终成为她所在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。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外来工群体的归依,正在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现实的挑战。

来自湖北荆州,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一名李姓男员工说:“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,还有铁丝网,戒备森严,好像监狱一样,连上厕所所都限定时间,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。”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,今年25岁,也在这家厂里上班,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:“你看我们的厂房,条件好着呢。可是,一进车间,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。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,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,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,稍微一放松,零件从你眼前滑过,钱就从你眼前溜走了,因为我们都是计件工资。最近我总是想起卓别林的经典电影《摩登时代》,有时我会想,我们是小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?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!”但是,该厂的厂长助理王先生却说:“现在的年轻工人,已与他们的父辈不同,并不满足于做工挣饯。他们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,对自由、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,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,他们马上就会跳槽。企业如果不能有一批长期忠诚的骨干,企业壮大和职工发展都很难谈得上。”

一项调查显示,当下国内仅有1%的人愿意做工人。自人评价道:“中国的工人获得了美国《时代》周刊的认同,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。”在一些人的眼中,中国的工人,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,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。劳动力,不仅仅是生产要素,更是一个个有着喜怒哀乐,有着梦想和追求,有着家庭生活的活生生的人,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,他们也要有尊严,甚至还要——抬头仰望星空。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·森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:“在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中,经济发展是必然的事情。相比较于经济的发展,更为重要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——尤其是普通人,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。”显然,这句话同样契合中国的实际,中国工人,需要时代的认同,需要社会的尊重,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。

请根据给定资料“1—2”,对新时代的“新工人”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。

((1)全面、准确;(2)条理清楚;(3)不超过300字。)

1.农村:代际更替,客观上不能接纳新时代的新工人。(5 分)

2.工人:缺乏责任心,技术水平低,缺少对企业的忠诚,缺少发自内心的身份骄傲感。(5 分)

3.企业:提供的工作环境压抑,内容枯燥,强度大,薪水低。(5 分)

4.社会:缺少对工人的价值认同,尊重。(5 分)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